返回首页

火车握手钩原理?

96 2024-03-13 14:25 admin

一、火车握手钩原理?

机车挂钩主要是由钩头,钩身以及钩尾这三部分组成的,而在钩头内部还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锁舌推铁以及钩锁铁

当机车需要连接时,两个挂钩靠近后,挂钩从斜面产生挤压力挤开弹簧钩舌对口就会打开,形成挂钩的握手,此时挂钩进入后弹簧就会反弹,锁提销也会落下,挂钩就不会脱钩。

要想脱钩时,只需要提起锁提销,钩舌也会同时被撑开,此时只要锁舌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脱离挂钩,两只铁手就能轻松的分开了

动车组车钩

当车钩处于待挂状态时,此时钩舌定位杆处于待挂位置,钩舌弹簧处于最大拉伸状态,钩舌连杆也退缩回到钩头内

列车钩处于连挂状态时,两个挂钩的钩舌都伸入到对方的钩头内,将定位杆顶块推离待挂状态,钩舌弹簧力还会推动钩舌逆时针转动,最后让钩舌完全进入是对方的钩嘴内,最后完成连接

列车在解钩时,通过电磁阀让解钩封缸充气,推动钩舌顺时针转动,使钩舌完全从多方的钩嘴中脱离开,完成解钩,定位杆又会复位,车钩又会重新处于待挂状态

二、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了什么?

人们拉开弹簧感到困难原因是弹簧被拉伸时会产生弹力。弹簧被拉长时,会发生弹性形变,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会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即弹力。

且弹簧被拉的越长,弹力就越大,拉起来就越费力。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列车弹簧减震装置工作原理?

列车的减振器复原和压缩阻力比较接近

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而活塞在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振器内的油液在通过阀上窄小的孔隙于两相互隔离的内腔间往复流动,由于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了阻尼力,从而将车身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被油液和壳体吸收,然后散入大气。阻尼力与通过油液通道的截面积、阀门弹簧刚度及油液的粘度有关。

车轮上跳时,减振器受压缩,活塞相对缸筒下移,于是工作缸下腔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经流通阀流入工作缸的上腔。由于上腔被活塞杆占去一部分空间,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少的容积,故还有一部分油液推开压缩阀,流回储油缸5,这些阀对油液的节流便形成对悬架压缩运动的阻尼力。车轮下落时,减振器受拉伸,活塞相对缸筒上移,于是工作缸上腔油压升高,流通阀关闭,油液推开伸张阀流入下腔。同样,由于活塞杆的存在,自上腔流入下腔的油液不足以充满下腔增加的容积,在下腔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这时储油缸中的油液推开补偿阀流入下腔进行补充。此过程阀的节流作用形成对悬架伸张运动的阻尼力。

四、机车中弹簧的种类类型?

弹簧可以分为以下6类:

1、扭转弹簧,是承受扭转变形的弹簧,它的工作部分也是密绕成螺旋形。扭转弹簧端部结构是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扭臂,而不是勾环。扭力弹簧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对材质柔软、韧度较大的弹性材料扭曲或旋转,使之具有极大的机械能

2、拉伸弹簧是承受轴向拉力的螺旋弹簧。在不承受负荷时,拉伸弹簧的圈与圈之间一般都是并紧的没有间隙。

3、压缩弹簧是承受轴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它所用的材料截面多为圆形,也有用矩形和多股钢萦卷制的,弹簧一般为等节距的,压缩弹簧的形状有:圆柱形、圆锥形、中凸形和中凹形和少量的非圆形等,压缩弹簧的圈与圈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当受到外载荷的时候弹簧收缩变形,储存变形能。

4、渐进型弹簧,这种弹簧采用了粗细、疏密不一致的设计,好处是在受压不大时可以通过弹性系数较低的部分吸收路面的起伏,保证乘坐舒适感,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较粗部分的弹簧起到支撑车身的作用,而这种弹簧的缺点是操控感受不直接,精确度较差。

5、线性弹簧,线性弹簧从上至下的粗细、疏密不变,弹性系数为固定值。这种设计的弹簧可以使车辆获得更加稳定和线性的动态反应,有利于驾驶者更好的控制车辆,多用于性能取向的改装车与竞技性车辆,坏处当然是舒适性受到影响。

6、短弹簧短弹簧相比原厂弹簧要短一些,而且更加的粗壮,安装短弹簧,能够有效降低车身重心,减少过弯时产生的侧倾,使过弯更加稳定、顺畅,提升车辆弯道操控性。而原厂减震器的阻尼设定偏向舒适,所以短弹簧和原厂减震器在配合上不是很稳定,它不能够有效的抑制短弹簧的回弹和压缩,行驶在颠簸路面时,会有一种不适的跳跃感,长此以往,减震器的寿命会大大减短,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漏油的情况。当然以上这些状况都是相对而言,日常行驶的话不会有这么严重的损坏,而且尽量不要激烈驾驶,毕竟原厂减震器承受不了高负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