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几种常见的弹簧种类

91 2023-08-01 05:29 admin

几种常见的弹簧种类

压缩弹簧:用途最广,在制造时,绕成分开的螺旋圈,使各圈有间隙(节距),以便受力收缩,保持有向两端伸张的张力。受最大负荷时,不能被完全压缩,必须在有效圈数间保留间隙,以免摩擦或其他物质嵌入,引起疲劳破坏。弹簧自由长度应等于弹簧之实长加上间隙,再加变形量。压缩弹簧为增加接触面,面应予磨平,以获取60~80%接触面。 其端部形状有多种:两端坐圈,两端磨平等。 乃各圈分绕,因能承受压力,两端可为开式或闭式或绕平或磨平。压缩弹簧乃变体弹簧第一种,由直筒型、锥形至缩、凸腰形,乃至各种尾端之变体,均可依设计成型。 压缩弹簧为所有弹簧种类中最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产品运用范围广及电子、电机、计算机、信息、汽机车、自行车、五金工具、礼品、玩具、乃至国防工业,因其设计与原理易于掌握,制造控制也最为单纯。 拉伸弹簧:各圈绕成相互紧贴的螺旋圈或节距圈,受外力时向外伸长,保持有向中间收缩之力。 拉簧钩分为多种:英式钩,德式钩,边耳钩,鱼尾钩等。拉伸弹簧乃典型之弹簧即弹簧之代表,由直筒形至各种变体,乃至挂钩之各种形状均能依设计成型。 拉伸弹簧为压缩弹簧之反向运用,运用范围大致较无具体产品类别,但操作控制较压缩弹簧高一级。 扭转弹簧:扭转弹簧分为单扭弹簧和双扭弹簧,弹簧常套入销或轴中,当受外力后,即依弹簧轴心为轴而产生一扭转力,使得弹簧捲紧或旋鬆。双扭弹簧又分为外双扭和内双扭力弹簧。 各圈或是紧密围绕或是分开围绕,俾能适任扭转负荷(与弹簧轴线成直角)。弹簧之末端可绕成钩状或直扭转臂。扭转弹簧乃变体弹簧之极至,由单扭至双扭,乃至各种扭杆之变形,得依设计成型。 扭转弹簧为所有弹簧类别中设计原理较为复杂的一种,型式的变化亦相当活泼,故设计时所涉及的理论也最为烦索。因此设计时亦较难掌握。 碟形弹簧碟形弹簧(碟簧)DIN2093具有体积小、负荷大、组合使用方便等特性,同时具有载荷集中传递的优点。可采用单片对合组合、多片叠合组合和混合组合等方式以获得各种不同曲线。 在机械行业中很大范围内取代圆柱弹簧,体现了新产品(主机)设计小型化多功能化的特点。如在载荷作用方向上,较小的变形能承受较大的载荷,轴向空间紧凑。与其他类型的弹簧比较,其单位体积的变形能较大,具有较好的缓冲吸震能力。特别是采用叠合组合使用方式,由于表面摩擦阻尼作用,吸收冲击和消散能量的作用更为显著。 目前,在国防、冶金、工程、电力、机床、建筑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模具、支承吊架、离合器、制穗晌动器、桥梁缓冲(减震)装置、轴承预紧、安全过载装置、重型机械、机械起动器、控制装置、阀门、工业电炉、分度装置、夹紧装置等等。 碟形弹簧执行DIN2093和GB/T1972-2005标准。 碟形弹簧(碟簧)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发蓝,磷化,镀镍,电泳和机械镀锌等。 锥形弹簧:绕成锥形的螺旋圈,可承受压力及张力,一般承受力量均甚小。当受压缩时各圈收缩进大圈的平面内为其优点,例手电筒盖上压缩电池用的弹簧即是。 特殊之线圈弹簧: 有圆锥形、桶形及梯形和鼓形特殊线圈弹簧,广用于弹簧业。 板状弹簧:用扁平或板状材料制造而成,也叫板弹簧或片弹簧,有下列数种: 单片弹簧,利用一金属片制成弹簧,当弹簧卷曲方向与施力方向相反时,则弹簧发生弹力。 圆盘弹簧亦称上形弹簧外形与垫圈相似,用于空间狭小及偏转不过大处。 动力弹簧利用长而窄之薄金属片,绕成螺线状,放置于匣内而利用其储存之能量做为动力之来源者。 悬臂板弹簧:弹簧一端固定,一端半悬于空中者。 板片弹簧称层叠弹簧,板片弹簧在能量储掀的效率上,较螺旋弹簧稍低,但它能承载较大之负荷,故普通用在汽车,火车等机动车辆上。有时为了增加吸收能量,达到更佳的避震效果,可作成椭圆形层叠弹簧或称「双层叠弹簧」。 特种弹簧:扣环:扣环分C形扣环及E形扣环等两类。C形扣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装入轴的沟笑简槽中,作为轴端或其他机件的固持。 空气或油压伸缩囊:空气或油压伸缩囊是利用空气或液体(通常用油)压力所产生的弹性;外面容器是利用灯笼形的空气(油)伸缩囊,常应用为汽车之缓冲器。 扭杆弹簧:扭杆弹簧可用于扭转之场合,当然此棒可粗也可细如同线制者,亦有较粗而以纲条绕成者一样,其差别在于线径与长度之比悬殊而已。 波形弹簧广泛适用于电机,纺织机械,液压设备,汽车碰族裤等行业,主要安装与规格(公称尺寸)相适宜的轴承室或孔内,

弹簧的型号规格表示方法?

在弹簧行业里压缩弹簧默认的弹簧规格的表示方法如:φ2*12*60*15N,其中2表示线径,12为外径,60有自由长度,15有总圈数。也就是【线径*外径*自由长度*总圈数】,当然其中的外径也可以表示为中径或者内径,写规格的时候需要注明一下,比如:φ2*12(内)*60*15N。

拉伸弹簧一般只在规格体现出:线径*外径*簧身长度(或者含拉钩的总长度)。扭转弹簧一般只在规格体现出:线径*外径*圈数。

扩展资料

由于受产品结构限制,多股簧一般具有强度高、性能扒轮斗好的特点。要求其材料在弹簧强度和韧性上对最终性能予以保证。多股簧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是:

1、支承圈根据产品要求可选用冷并和热并两种方法。采用热并方式不允许将簧加热至打火花或发白,硅锰钢温度不得高于850℃。支承圈与有效圈应有效春磨接触,间隙不得超过圈间公称间隙的10%。

2、多股簧特性可由调整导程决定,绕制时索距可进行必要调整。拧距可取3~14倍钢丝直径,但一般取8~13倍为佳。其簧力还与自由高度、并端圈、外桐纯径及钢丝性能等有密切关系,可通过调整其中某项或几项予以改变。

3、不带支承圈的弹簧和钢丝直径过细的弹簧不应焊接簧头,但端头钢索不应有明显的松散,应去毛刺。凡需焊接头部的多股簧,其焊接部位长度应小于3 倍索径(最长不大于10毫米)。加热长度应小于一圈,焊后应打磨平滑,气焊时焊接部位应进行局部低温退火。

4、弹簧表面处理一般进行磷化处理即可,也可进行其它处理。凡要进行镀层为锌与镉时,电镀后应进行除氢处理,除氢后抽3%(不少于3件)复试立定处理,复试中不得有断裂。弹簧应清除表面脏物、盐痕、氧化皮,方法可采用吹砂或汽油清洗的办法,但不能采用酸洗。

5、重要弹簧紧压时间为24小时,普通弹簧为6小时或连续压缩3~5次,每次保持3~5秒。紧压时弹簧与芯轴的间隙以芯轴直径的10%为宜,间隙过小则难于操作,间隙过大则易使弹簧发生弯曲变形。紧压时若其中一件弹簧折断,则其余应重新处理。

(1)弹簧丝直径d:制造弹簧的钢丝直径.(2)弹簧外径D:\的最大外径.(3)弹簧内径D1:弹簧的最小外径.(4)弹簧中径D2:\的平均直径.它们的计算公式为:D2=(D+D1)÷2=D1+d=D-d(5)t:除支撑圈外,弹簧相邻两圈对应点在中径上的轴向距离成为节距,用t表示.(6)有效圈数n:\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7)支撑圈数n2:为了使弹簧在工作时受力均匀,保证轴线垂直端面、制造时,常将\两端并紧.并紧的圈数仅起支撑作用,称为支撑圈.一般有1.5T、2T、2.5T,常用的是2T.(8)总圈数n1:有效圈数与支撑圈的和.即n1=n+n2.(9)自由高H0:\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的高度.由下式计算:H0=nt+(n2-0.5)d=nt+1.5d (n2=2时)(10)弹簧展开长度L:绕制弹簧时所需钢丝的长度.L≈n1 (ЛD2)2+n2 (\) L=ЛD2 n+钩部展开长度(\)(11)螺旋方向:有左右旋之分,常用右旋,图纸没注明的一般用右旋.(12) 弹簧旋绕比;中径D与 钢丝直径d之比 1)弹簧丝直径d:制造弹簧的钢丝直径.2)弹簧外径D:弹簧的最大外径.3)弹簧内径D1:弹簧的最小外径.4)弹簧中径D2:弹簧的平均直径.它们早含的计算公式为:D2=(D+D1)÷2=D1+d=D-d 5)t:除支撑圈外,\相邻两圈对应点在中径上的轴向距离成为节距,用t表示.6)有效圈数n:弹簧能保持相同节距的圈数.7)支撑圈数n2:为了使弹簧在工作时受力均匀,保证轴线垂直端面坦圆、制造时,常将弹簧两端并紧.并紧的圈数仅起支撑作用,称陆信笑为支撑圈.一般有1.5T、2T、2.5T,常用的是2T.8)总圈数n1:有效圈数与支撑圈的和.即n1=n+n2.9)H0:弹簧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的高度.由下式计算:H0=nt+(n2-0.5)d=nt+1.5d (n2=2时) 10)弹簧展开长度L:绕制弹簧时所需钢丝的长度.12) \旋绕比;中径D与 钢丝直径d之比.

弹簧规格是φ5: 钢丝直径敏做D5.7:弹簧直径10N:弹簧弹力17L:弹簧长度长度尺寸单位为MM弹力桥瞎衡单神尺位为牛顿

直接在图上标明,就可以了。

Ф12×Ф8×Ф2×45㎜×11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