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tenet是怎样发展的?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现在属于微软。是用户用来浏览网页主干网。
二、简述MRP2的发展过程
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是指企业对其生产系统和经营活动建立一种计划模型,并通过利用该模型把企业的制造资源和经营任务的需求进行平衡,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这里的企业制造资源既包括企业生产系统的内部资源要素,如生产设备、人力资源、生产能源等,和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和相应的管理体制,也包括与生产系统发生联系的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如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的市场资源、企业筹集资金的财政资源、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的技术资源等。 MRPII的运行可以伴随生产系统的实时运作,即时反映系统运行的状态,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指挥和控制。因此MRPII的运行体现了一个动态信息系统的特性。 现在流行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就是在MRP2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三、弹道学的历史发展
从早期的弹道学扩展到各分支学科的形成,经历了两个多世纪。最初是以身管武器的膛口为界,划分为膛内弹道学和膛外弹道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后期,才初步完善了各自的学科体系。介于其间的膛口现象研究,原先仅作为内弹道现象的延续。随着对武器的威力和射击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膛口装置之后,膛口气流的利用及有害现象的抑制等问题的出现,促使对膛口气流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气体动力学理论、计算技术以及流场测试技术的相继发展,又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一新领域的研究,已从内弹道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中间弹道学学科。弹道起始段的研究,虽然原来也是属于内弹道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随着武器向高初速、高膛压及高装填密度方向发展的需要,发射装药起始燃烧阶段对射击安全性和弹道稳定性等的重要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而现代燃烧理论、内弹道两相流理论以及脉冲X光测试技术等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发展,起始弹道学也逐渐地从内弹道学中分化出来自成体系。终点弹道学的研究虽然早在19世纪前期即已兴起,但是它的发展进程同中间弹道学的情况一样,也是20世纪中期在有关基础学科和测试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才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火箭弹道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火箭武器的迅速发展,而相应地得到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根据其弹道现象的特征,可划分为火箭内弹道学和火箭外弹道学两个分支学科,前者主要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所发生的推进剂燃烧及燃烧产物流动的现象与规律;后者则主要研究火箭的运动、飞行稳定性及扰动运动等现象与规律。火箭内弹道学与身管武器内弹道学统称为内弹道学;火箭外弹道学与身管武器外弹道学统称为外弹道学。
四、论述MRP的四个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订货点法阶段。(本世纪40年代)
具体是指:对于某种物料或产品,由于生产或销售的原因而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低到某一预先设定的点时,即开始发出订货单(采购单或加工单) 来补充库存。在库存量降低到安全库存时,发出的订单所定购的物料(产品)刚好到达仓库,补充前一时期的消耗,此一订货的数值点,即称为订货点。
此种方法是为解决现实库存中的超储和缺货而设计的,但由于供货周期不稳定、运输时间不确定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保证生产,往往会有库存积压的现象。
发展阶段:此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物料需求计划阶段——MRP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制造资源计划阶段——MRP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阶段:主要是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
60年代,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
70年代,为了满足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在MRP基础上发展成为了闭环MRP。
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等控制生产流程的方式。
MRPII阶段:
80年代,人们提出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把企业的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管理整合在一起。
MRPⅡ是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ERP阶段:
90年代
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首先提出的。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
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CMMI的发展历史,内容和实施有哪些特点?
1987年,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软件研究所(SEI)受美国国防部的委托,率先在软件行业从软件过程能力的角度提出了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随后在全世界推广实施的一种软件评估标准,用于评价软件承包能力并帮助其改善软件质量的方法。它主要用于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价和改进。它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CMM自1987年开始实施认证,现已成为软件业最权威的评估认证体系。CMM包括5个等级,共计18个过程域,52个目标,300多个关键实践
-----------------
信息时代,软件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软件是产品、是装备、是工具,其质量使得顾客满意,是产品市场开拓、事业得以发展的关键。而软件工程领域在1992年至1997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其成果超过软件工程领域过去15年来的成就总和。
软件管理工程引起广泛注意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国防部曾立题专门研究软件项目做不好的原因,发现70%的项目是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而并不是因为技术实力不够,进而得出一个结论,即管理是影响软件研发项目全局的因素,而技术只影响局部。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软件管理工程不善的问题仍然存在,大约只有10%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软件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需求定义不明确;缺乏一个好的软件开发过程;没有一个统一领导的产品研发小组;子合同管理不严格;没有经常注意改善软件过程;对软件构架很不重视;软件界面定义不善且缺乏合适的控制;软件升级暴露了硬件的缺点;关心创新而不关心费用和风险;军用标准太少且不够完善等等。在关系到软件项目成功与否的众多因素中,软件度量、工作量估计、项目规划、进展控制、需求变化和风险管理等都是与工程管理直接相关的因素。由此可见,软件管理工程的意义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