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样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

150 2023-04-25 09:11 admin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产物,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必要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集体生活、统一管理、学生愿意亲近教师等,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手段、利用多个渠道帮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对策:寄宿学校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用工需求越来越多,为改变生活状况,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很多偏远贫困的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我们镇不例外。通过调查,我发现村里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即使没出外打工但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片空白,这对孩子成长、发展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1.1 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1.2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1.3 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大多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1.4 家长对孩子学习介入过少。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1.5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在走访中,我发现孩子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特别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已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1.6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子女的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还有女生比男生更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留守儿童在情绪问题上比父母在家的儿童严重,他们更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的情绪。 2.1 学习指导,督促行为转变。课堂上,关注留守学生,从学习上多予以指导。如多让他们发言、朗读,多让他们上台展示;对成绩差的留守孩,多开小灶,多辅导。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主动地和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做到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用言语指导孩子的行为,用情感激发孩子的成就甘,培养留守儿童勇于面对生活,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心态。 2.2 加强联系,沟通感情学科渗透,促进心理发展。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挖掘,善于利用各科教学中蕴含的心理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创设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情境,达到潜移默化进行心理辅导,改变学生行为的目的。农村双亲在外的打工子女,尽管逢年过节能与父母团聚,但这短暂的相聚是不能满足其情感需要的。 2.3 晓之以理,思想激励,活动体验。读初中的青少年,其思想还处于幼稚阶段,他们虽也朦胧地感觉到父母离乡背井的艰辛与苦衷,但却缺乏深层的理解。有的在心里埋怨父母,把其转嫁到学习上,甚至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则不珍惜父母的劳动,用起钱来大手大脚,甚至用父母的血汗钱出风头、要面子、赌博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打工的辛苦,学会理解父母、爱戴父母,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 2.4 以教师关心为突破口,设身处地,动之以情。人是需要感情交流的,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师生关系是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它体现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行为。父母外出,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很大程度上会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转向教师。 2.5 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3.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3.1 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寄宿学校要优先考虑留守儿童,并通过改善食宿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使学校成为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 3.2 学校应承担起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重任。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不足,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在农村中积极开展对留守家庭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间保持良好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和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打工子女的教育,虽然还在处于不断探讨和摸索之中,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义不容辞的增强自己的责任感,献出自己的一片真情,给他们以关心爱护,使他们愉快健康地成长。我们期待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负其责、协调合作,促进和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以良性发展。